液氧泄漏属于高危应急事件,因液氧具有
超低温(-183℃) 和
强氧化性,泄漏后可能引发冻伤、火灾、爆炸等风险,需遵循 “快速隔离、科学处置、保障安全” 的原则,黄冈信安达液氧厂家具体应急处理步骤如下:
-
报警与疏散
- 发现泄漏后,立即发出警报(如呼喊、鸣笛),通知周边人员迅速撤离至上风向安全区域(液氧汽化后比空气重,易在低洼处聚集,需远离低洼地带),严禁无关人员进入泄漏区域。
- 立即拨打当地应急救援电话(如 119、120),说明泄漏物质、位置、泄漏量及周边情况,请求专业支援。
-
个人防护
- 应急处置人员必须穿戴专用防护装备:
- 低温防护:防寒手套、防冻靴、长袖防护服(避免皮肤直接接触低温容器或液氧);
- 呼吸防护:佩戴正压式空气呼吸器(防止吸入高浓度氧气引发氧中毒,或因氧气助燃导致呼吸道灼伤);
- 眼部防护:护目镜或面罩(防止液氧飞溅冻伤眼睛)。
- 禁止穿戴易产生静电的衣物(如化纤面料),避免使用铁质工具敲击(防止产生火花)。
-
切断泄漏源
- 若泄漏点为阀门、管道接口等可控制位置,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,尝试关闭相关阀门(操作时动作缓慢,避免因摩擦产生静电)。
- 若容器破损无法关闭,切勿强行处理,应立即撤离至安全区域,等待专业人员处置。
-
设置警戒区域
- 在泄漏点周围至少 50 米范围设置警戒区(根据泄漏量扩大,大型槽车泄漏可扩大至 100-200 米),严禁明火、电火花(如禁止开关电器、使用手机),严禁携带易燃物品进入。
- 警戒区内禁止任何可能产生火花的操作(如焊接、敲击),并清除区域内的可燃物(如棉纱、油脂、木材、汽油等),防止液氧(或汽化后的氧气)与可燃物接触引发燃烧爆炸。
-
低温防护与容器冷却
- 液氧泄漏后会迅速汽化,导致周围温度骤降,可能使金属容器、管道变脆开裂,需避免接触低温设备。
- 若容器因泄漏导致压力升高,不可直接浇水冷却(骤冷可能导致容器破裂),可采用雾状水缓慢喷淋容器外壁(距离 1-2 米,避免直接冲击),降低容器温度,抑制汽化速度。
-
控制氧气浓度
- 加强泄漏区域通风(如开启风机、打开门窗),加速氧气扩散,降低局部氧气浓度(空气中氧浓度超过 23.5% 时,属于富氧环境,极易引发燃烧)。
- 可使用氧气检测仪监测现场浓度,待浓度降至 23.5% 以下时,再进行后续处理。
-
处理残留液氧
- 少量泄漏时,可任其在通风良好的环境中自然汽化(避免接触可燃物);
- 大量泄漏时,需由专业人员使用防爆泵转移至专用容器,或引导至空旷地带缓慢汽化,严禁直接排入下水道或密闭空间。
-
人员受伤处置
- 若发生冻伤:立即将受伤部位放入40-42℃温水中复温(避免用热水或火焰烘烤,防止组织损伤加剧),复温后用无菌纱布包裹,及时送医。
- 若发生氧中毒(症状:咳嗽、胸闷、呼吸困难、肺水肿等):立即将患者转移至空气新鲜处,保持呼吸道通畅,必要时给予人工呼吸,送医救治。
- 若引发火灾:使用干粉灭火器灭火(严禁用水或泡沫灭火器,因氧气助燃会加剧火势),优先切断可燃物来源,同时冷却周边容器防止爆炸。
-
后续清理
- 泄漏停止后,需由专业人员检查容器、管道的完整性,确认无残留风险后,方可解除警戒。
- 清理现场时,需移除所有被液氧污染的物品(如衣物、工具),避免其与空气接触后因氧化发热引发火灾。
- 对泄漏区域进行通风换气,直至氧气浓度恢复至正常水平(20.9% 左右)。
- 严禁在泄漏区域使用明火、电器开关、手机等可能产生火花的设备;
- 严禁徒手触摸泄漏的液氧或低温容器外壁;
- 严禁将液氧泄漏物排入密闭空间(如地下室、下水道),防止氧气聚集引发爆炸;
- 非专业人员不得擅自处理泄漏源或残留物质,必须等待专业应急队伍到场。
液氧泄漏应急处理的核心是 **“防冻伤、防火爆、快疏散、专业处置”**,需严格遵循危险品应急规范,避免因操作不当扩大事故后果。